English

驾机击长空 操舰闯大洋

1998-07-27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我有话说

人们或许还记得,一九九七年春天我海军舰队成功地出访了东南亚三国。在我出访编队全体官兵赢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海军和当地华侨一致赞誉的同时,国产导弹护卫舰五四二舰英姿飒爽的年轻舰长更是引人注目。

这位年轻舰长就是三十四岁的柏耀平。

从蓝天到碧海:一个并不轻松的选择

柏耀平是中国海军第一代“上天能驾机,下海会操舰”的优秀飞行员舰长。翻开他的履历,既简单又丰富。他十七岁应召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二十岁成为海军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二十四岁考入海军广州舰艇学院首期“飞行员舰长班”;二十八岁出任东海某驱逐舰支队导弹护卫舰副舰长;三十一岁升任新型导弹护卫舰舰长;三十三岁成为全训合格舰长;三十四岁率舰走出国门驰骋大洋……

在一九八七年以前的整整七年内,柏耀平闯难关,战凶险,成长为一名飞过四种机型、具有三种气象飞行能力的歼击机飞行员。二十四岁时,已数十次战斗起飞,转战十几个野战机场。如果继续与蓝天为伍,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和很有前途的空中指挥员。然而,“在军人抉择的天平上,祖国的需要,永远是最重的砝码!”柏耀平深知,飞行员舰长绝非超级大国海军军人的专利,没有搏击精神,绝对干不成大事业!

一九九一年,柏耀平以总分全班第一名,三十多门功课平均九十二分的优异成绩从广州舰艇学院飞行员舰长班毕业,走上导弹护卫舰实习副舰长的新岗位。作为一名一天水兵都没干过的副舰长,柏耀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艘新型的现代化战舰,是一个国家现代科技水平和现代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犹如一座海上科技城堡。上舰第一天,尽管柏耀平像当年飞行员默记航路图一样,努力想记住在这数层楼高的战舰里,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条通道,但是面对数百个舱室、几十个通道,他还是转晕了,根本找不到自己想去的战位。一名水兵礼貌地把他领到指挥室,他说了声:“谢谢!”脸红得发烫。

一名舰艇指挥官要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的舰艇条令多达数千条,各类战斗、日常部署不下几十种;而全舰现代化武器系统的技术资料,足以装满两辆大卡车。面对集中了我国先进科技成果的现代化战舰,柏耀平突然发现自己飞行员的“思维程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单靠手疾眼快,无法在精密雷达的荧光屏上准确判断哪个是要打击的目标;单靠类似条件反射一样敏捷的生理反应,不能在错综复杂的空情海情中分析战场态势;单靠死记硬背的苦功夫,不可能把全舰各大武备系统、数十个战位的所有信息都载入大脑。

那张第一名的成绩单,曾经让他骄傲,但是今天,他才知道,那并不是走上现代化舰长的通行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柏耀平对优胜劣汰的感悟可谓刻骨铭心。航空预校八个月的训练,一百三十名同学淘汰三十名;初教团,一个中队十七名同学,淘汰六名;高教团,十名同学,淘汰四名;临近毕业前夕,又有一名同学含泪离开了机场!

正是这种严格的淘汰机制,锻造了柏耀平直面风险的超人承受能力和勇于竞争的坚韧意志。

深信“战场无亚军”的柏耀平明白:“跨世纪的共和国军人,只有抢占现代军事科技的制高点,才能为中华民族赢得未来战争的金牌奖!”柏耀平横下一条心,开始了从“蓝天雄鹰”到“大海骄子”的人生大转折。

从此,他每天睡得最晚,起得最早。夜深人静,水兵们早已头枕着波涛进入甜甜的梦乡,他又打着那只特大号的手电筒,穿舱过室,默默地对着装备边看,边记,边思索。空余闲暇,官兵们推开他的住舱,见到的总是他那在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里埋头钻研的身姿。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他写下的学习笔记就达二十多万字。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学习计划。先熟悉舰艇看得见、摸得着的武器装备,摸透所有的战位舱室,再全面掌握装备的构造、原理、操作使用以及战术技术性能的开发。为了搞清楚雷达天线与平台连结的“自锁器”装置,他随雷达班战士一起爬上全舰最高的桅杆顶端;为了弄明白主机工作原理,他随主机班战士一起钻到舰艇的最底舱。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掏出小本子,拽住战士刨根问底。

水兵们私下议论:“柏副舰长钻业务有股子狠劲,放得下脸面,不怕‘掉链子’!”

“飞行员舰长”的神秘光环消失了,渐渐地,柏耀平像熟悉飞行领航图一样,熟悉了现代化战舰的基本构造和密如蛛网的各种通道、管线接口,像熟悉各种飞行条令一样熟悉了几千条舰艇条令和各种职掌部署。

军舰的指挥控制中心,是全舰的“神经中枢”,所有武器装备使用的各种信息,通过密集的信息网络汇集到这里。为了攻下这一全舰高科技的“制高点”,柏耀平刻苦自学《舰载电子战系统原理与操纵》、《雷达原理》、《控制原理》、《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军事专著,详细研究了有关的装备技术资料。舰长指挥训练的时候,他就站在舰长身旁,用本子一句一句地记口令,用心揣摩。整整两年,他前后配合四位舰长进行训练,终于熟悉了现代化指控中心的装备系统及其战术技术性能。

1993年11月,柏耀平被任命为正在建造的我国最新型导弹护卫舰———542舰实习舰长。然而,他知道,在迎接高技术挑战的蓝色航道上,一纸红头任命状并不是他免遭淘汰的护身符。在舰长的指挥台上,要获取走向未来高技术海战场的合格证,他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从舰长到“舰魂”:

读解现代兵将价值观

1994年元旦刚过,被任命为542舰首任舰长的柏耀平与政委陆衔和率100多名官兵进驻上海某造船厂接舰。

银灰色的新型导弹护卫舰静静地泊靠在船厂的码头,这是个高度综合的网络化大系统,由各种通道、接口,将各个自动化、信息化的子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完成一个战斗部署,中间要经过一系列高技术装备的复杂处理程序。若在这个系统链条上的任何一个部门、一个战位、乃至一个职手出了问题,就会使整个战斗行动失败。

而一翻开舰员的花名册,柏耀平的心情沉重起来:尽管多数军官是大学毕业,可水兵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同类新型战舰上服役过的尚不足十分之一!这种高科技和低素质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柏耀平深切地感到:“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不仅将熊熊一窝,兵熊也能熊一窝。1+1>2,99-1=0,这是现代系统理论向我们阐释的一道特殊加减法。没有全员合格的水兵,就不会有真正合格的舰长!”

柏耀平发布了一道“特别舰长令”:“从今天起,我和大家一起学,我不懂的东西,你们上完课轮流来教我!”舰员们很快就发现舰长的真正用意———只有自己学会了,才能给舰长讲清楚。这哪里是给舰长上课,分明是舰长在“督学”。几堂课下来,讲课的水兵被他没完没了的问题憋出一头汗。很快,一句新的流行语传遍全舰:“不怕挨舰长批,就怕舰长叫上课。”

水兵洪长辉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舰上分配他学习操纵某新型警戒雷达。“没有金刚钻,揽不起瓷器活。”他硬着头皮找到柏耀平:“舰长,请你给我调换个技术简单一点的岗位。”

“在现代化的战舰上,不存在技术简单的岗位。”柏耀平鼓励小洪:“高科技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发扬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就一定能学会它,驾驭它!”。从此,小洪去上课,柏耀平也常带着笔记本去旁听。下课后,柏耀平就询问小洪哪些地方没听懂,只要有疑问,就为小洪联系补课。业余时间,柏耀平还系统为小洪补习高中课程,提高他的文化基础。4年过去了,如今,洪长辉不仅是精通某新型警戒雷达的小专家,而且成长为职掌舰上3种新型雷达的优秀班长和一级技术能手,被支队树为“精武标兵”。

试验试航工作全面展开,柏耀平向厂方提出:试航期间,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全部由542舰官兵直接操纵。这可是没有先例的,工厂不愿承担这个风险,技术人员也有顾虑。柏耀平耐心地做工作:“舰员都是你们手把手教出来的,由你们保驾,让他们上岗实操,这对他们更快、更好地使用你们研制生产的新型战舰,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542舰试验试航期间,从第2个航次开始,出海15次,实际使用武器5次,所有武器装备系统操作都是由舰员完成的。出厂归建前,经设备厂家、造船厂军代表和本舰联合考察验收,所有舰员全部取得上岗证书,542舰则被评为“接舰培训先进舰”。

通过下面这组统计数字,能看出柏耀平与542舰领导班子着力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4年间,全舰先后涌现出165名技术能手,15名精武标兵,14人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文凭,26人考取军事院校,1人考取研究生。

柏耀平用自己的心血浸润着舰上的官兵,和战友们一道铸就着逐浪高科技的542舰舰魂。

从“练为战”到“练就是战”:

蓝色疆场上的高科技探索与实践

现代海战场上激烈的较量和厮杀,都在寂无声息中进行。以电子计算机为中枢的自动化指挥作战系统,使全舰的战位联系成一个整体,传统的军事训练模式,正在被崭新的训练方式所取代。透过海湾战争的硝烟,柏耀平得出结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军事原则和预想作战方案,早在和平时期的作战研究、联合演习、武器定型、军队编组、战法优选、自动化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部分地通过军事训练,被编入未来作战指挥的计算机软件内了。这种军事训练,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战争行为”,它使“战争”在平时就已经全面展开。

“练为战”,是我军传统的练兵口号,柏耀平则在此基础上叫响一个新的口号:“练就是战!”

就在柏耀平接受全训合格考核进行到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带战术背景的导弹攻击———的关键时刻,攻击雷达发生了故障。当雷达分队长报告这一消息时,离计划出海的时间还不足24个小时。战士们闻讯,纷纷要求赶快向支队报告,请专家到舰连夜抢修;雷达分队长建议,干脆请示领导,将导弹攻击考核时间向后顺延。

但作为舰长,柏耀平想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考核,而更重要的是未来战争。他向雷达分队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在海战中遇上雷达受损怎么办?”。柏耀平提出了他的主张:可以用警戒雷达、导航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代替攻击雷达实施导弹攻击。

导弹攻击考核中,警戒雷达发现“敌”舰,柏耀平一声“发射”令下,导弹准确无误地飞向“敌”舰,直接命中目标。

不打第一枪,是由我军积极防御战略决定的战场纪律。但是,未来海战是导弹战,不打第一枪,就是不打第一弹。如何有效地抵御敌人“第一弹”的袭击?柏耀平认为:“未来海战,谁能最严密地组织电子干扰系统,谁就拥有最坚固的盾。”

于是,从1995年开始,他一面研读有关电子战方面的高科技书籍,搜集研究外军的电子战装备发展情况和作战样式、战术运用等资料;一面结合多次重大演习和执行重大任务,积累了大量数据。

盛夏时节,海军举行了一次近似实战的驱逐舰、护卫舰电子对抗演示,在这次有多艘驱护舰参加的电子战对抗演练中,542舰电子战全系统、全功能训练的出色演示,给在舰上观摩的海军各部队、各院校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返航之后,柏耀平对自己原来写成的一篇如何更有效运用电子战对付导弹攻击的论文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这篇经实兵演练验证的论文,被专家认为具有实战应用价值。

1995年11月,柏耀平终于以率舰当年入列、当年形成战斗力的高效率,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全训合格舰长证书。此时,他刚过33周岁。

人们都说,你在春天将播种的汗水洒进田野,在秋天,你就会赢得金色的收获。在柏耀平的蓝色档案里,有他经历的最荣耀、最难忘的一个航程———

1995年10月15日,江泽民主席率军委领导集体观看海军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

演习海区,战云密布。542舰奉命率先对“敌”空中目标实施导弹攻击。柏耀平全神贯注地端坐在指挥控制中心,透过显示屏,观察着海区态势变化。突然,一个蠕动的亮点进入542舰警戒雷达的视线。柏耀平果断下令,雷达操纵手紧紧跟踪目标。

雷达显示屏上的亮点正是542舰要发射导弹攻击的目标———轰炸机牵引的长2米、宽0.18米的莱斯顿靶。它像一个银色的精灵,快速向542舰飞来。

在世界军事大国的海空联合演习中,莱斯顿靶躲过舰空导弹的攻击,牵引飞机被导弹击中葬身海底的悲剧并不鲜见。这是某型导弹装备新型战舰后,第一次实弹攻击,而且是两枚齐射。这在海军还无先例!

牵引飞机高速飞临542舰上空,柏耀平早已下令雷达操纵手将方位、距离、速度等数据通过雷达传输到了情报指挥控制中心,两枚导弹也已准备完毕。就在空中打击目标抵近战舰上空的一刹那,柏耀平断然下令:“发射!”,导弹发射架上,骤然腾起一团烟火,两枚导弹一前一后呼啸腾空。第一枚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将莱斯顿靶拦腰斩断。紧接着,第二枚导弹将飘然坠落的靶标残骸打了一个凌空开花!

指挥舰上,江主席看到导弹双双命中,高兴地鼓掌说:“打得好!打得好!”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在今天信息战、电子战的时代,中国军人的英雄,必然诞生在勇敢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现代化战场上。“时代需要这样的英雄,我们每一个当代军人,都应该立志成为这样的英雄!”这就是以柏耀平为代表的军营新生代的铮铮誓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